古代“八景”作为旧志书通用的一种体例,几乎各地都有记载,当然有的地方则为“十景”。昌乐“八景”,源于明代“八景”(先是于子仁作八景诗,后朱木在于子仁基础上舍弃两景、新添两景),确定于清代,即现在看到的“剧县春晴、营丘夜雨、黄村黍熟、白石花飞、龙洞云开、马山雪霁、孤峰夕照、方水朝烟”。令人不解的是,其中“孤峰夕照”(朱木所添)一景,同时被潍县志书收入,只不过其命名为“孤山夕照”,为潍县“十景”之一。
这里的孤山,即现昌乐县境内的孤山,又名凤山、首阳山。那么,为什么属于昌乐的孤山,被临近的潍县“争”(确切地说应该是“共享”)去了呢?这需要了解一段历史。元朝时设潍州建制,州领三县:北海(原潍县)、昌邑、昌乐,治所北海。元三年,还曾一度省昌乐入北海。明洪武初年,复置昌乐县。潍县“八景”最早源自元朝首届科举状元张起岩所作《潍州八景诗》,“孤山夕照”为其中一首:“一抹残阳碧迎岑,孤峰倒影月成阴。牧童横笛归家去,鞭趁牛羊出远林。”
张起岩走遍潍州的山山水水,从众多景色中挑选他认为最美的地方,于是,属于大潍州范围的昌乐孤山荣幸入选。尽管之后取消了潍州建制,昌乐单设,但清代《潍县志》即便是在新增两景的情况下形成“十景”,“孤山晚照”(“孤山夕照”的新命名)仍位列其中,甚至于到了民国年间《潍县志稿》中依然保留,只不过又改为了“孤峰晚照”了。“孤峰晚照(孤峰夕照)”,作为唯一不在潍县境内的一个景致被《潍县志稿》得以保留,也许是孤山离潍县极近让在潍县的人抬头可见,也许是夕阳下的孤山景色的确太美,这才令潍县人依依不舍,敢于与昌乐“相争”。
一个景致,被两个县一同列入“八景”“十景”,应是孤山本身和他的子孙们的一份荣耀、一份资产,更是昌乐历史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,抑或“景致”。作为昌乐人,在陶醉于昌乐古八景诗文的美丽意境之余,也当为坐拥美好的景色被外地“相争”引以为豪。
下一篇::繁华若丨汶河情缘(小说)
我有话说
最新
- 1昌乐舞协第四期中国舞身韵
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提升会员艺术水平。12月......
- 2昌乐文学艺术联合会十大协
昌乐县作家协会成立于2010年4月17日,是由全......
- 3昌乐乡贤葛怡斋
葛怡斋先生传略侯月阳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当......
- 4昌乐乡贤曹一民
补天非大用,成事在无言--记昌乐乡贤、恩师曹......
- 5昌乐乡贤钟砚禄
一片丹心惠民生文/刘文安鄌郚地处沂泰边缘交......
推荐
热门
- 1昌乐文学艺术联合会十大协会简介
昌乐县作家协会成立于2010年4月17日,是由全...
- 2昌乐舞协第四期中国舞身韵
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提升会员艺术水平。12月...
- 3宝都舞蹈讲堂丨昌乐舞协第三期爵
昌乐县舞蹈家协会【宝都舞蹈讲堂】系列会员...
- 4昌乐县荣获“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
【昌乐文艺网讯】日前,省委省政府发布《关...
- 5昌乐县首届网红大赛启事
一、组织单位1、主办:昌乐县文联2、承办:昌...